一、出台背景
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是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根据各类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对企业进行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基础性工作。《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对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评价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人社部和省人社厅于今年相继出台了开展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工作的规定,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分类监管,增强劳动保障监察的针对性和效率,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起草过程
市人社局高度重视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起草工作,形成草案后,征求了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及各区(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意见建议,召开多次座谈会,经反复调研论证,出台了《枣庄市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实施细则》。
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高劳动保障监察的针对性和执法效率。对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实施分类监管,将监察执法重点放在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多发和高发的企业,有利于提高监察执法针对性和效率。二是督促各类企业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规定,规范用工,树立守法诚信形象,推动劳动保障法制环境建设。三是有利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中央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系列改革精神,减少对企业的执法干扰,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等级划分标准
将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划分为A级、B级和C级。具体划分标准为: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未因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被查处的,评为A级;企业因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被查处,但不属于C级所列情形的,评为B级;《办法》对于C级,具体列明了几种情形,符合所列情形之一的,即属于C级:因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被查处三次以上(含三次)的;因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因使用童工、强迫劳动等严重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被查处的;拒不履行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行政处理决定或者行政处罚决定的;无理抗拒、阻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实施
劳动保障监察的;因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五、评价程序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守法诚信等级评价以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评价年度,于次年上半年完成。(一)初步评价。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按照诚信等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企业守法诚信等级进行初步评价。(二)征求意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征求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经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等相关机构对初步评价结果的意见,相关机构对初步评价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应当书面反馈并提供依据。(三)确定等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相关机构提出的意见进行汇总,参考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提出评价意见,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定。
六、激励和惩戒措施
实施细则规定了分类监管措施,主要是相应增减日常巡视检查的频次。对于被评为A级的企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将适当减少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视检查频次。对于被评为B级的企业,适当增加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视检查频次,督促其尽快改正违法行为。对于被评为C级的企业,将列入劳动保障监察重点对象,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视检查。同时,对于C级企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也将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进行约谈,敦促其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